谈到这个话题,首先,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!没什么道理,也无关对错,只是表达一下个人观点,也许与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,但我的确无意攻击别人。虽然我承认我本是一个略带文艺范儿的愤青。然而,我并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,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好胜心,我无意与任何人争一个高低长短,我就是我,我从不需要所有人认可,更没想让所有人喜欢!
环评审批权限下放,这个话题其实是有点老生常谈了!并不新鲜的话题。
今年三月,我们的学者部长,上台后的第一把火,就把环评烧了个体无完肤,整改“红顶中介”的同时,又加快脚步下放环评审批权,2015年3月,环保部继2013年11月下放25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后,再次做出调整,将火电站、热电站、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。
说实话,这种下放审批权的节奏,不仅是快的让人错愕,还真的给人一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感觉。一方面振振有词的说“红顶中介”的存在会让环保部门有“护犊子”的嫌疑,另一方面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一点不承担,全都推给下级政府,那么以后再有不好解决的项目,交给省厅处理,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无非就是环保部在撇清关系,规避责任的愚蠢之举!
那么,问题来了,审批权下放了,到底对经济发展,对环评的发展,对环境保护的发展,影响到底如何?今天就和某位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儿。
同事观点,审批权下放了,那么很多部里不能批不愿批的项目,一定能上得了,因为各个省政府都是想发展本省经济的,环境的事儿可以先放在一边了。
个人观点,不管环保部怎么做,审批权即使下放了,我也不认为很多项目就能审批通过,在当前公众对环境质量问题高度关注的大背景之下,一些污染性高、生态破坏大的项目一旦审批通过,不出事儿则罢,一出事儿,我想哪个省厅都不会担得起这样的责任。政治的事儿咱不提,只提环境保护。
我不想跟我的同事争论这个事情会怎么样,对错都不重要,哪怕她全部说中了,也和我没多大的关系,影响不到我的生活,重要的是,审批权限下放,对环境的影响到底在哪里?
其实,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,就像我曾经写过的文章提到,这个矛盾只能双方此消彼长,找到一个平衡点,才能使矛盾双方共存。身为环保人,我并不赞成纯粹的环保主义者的理念,毕竟,人们要吃饭,经济一定要发展,中国有太多环境优美,但是当地人们生活却难以得到保障的地方,我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地方,很是为之动容。所以,我不认为单纯的保护环境,对当地原住民就是一件多好的事情。
一个很实在的例子,就是前段时间报道的泸沽湖机场的即将通航,我想随着机场的通航,客流量的增加,对泸沽湖景区环境的冲击一定不小,然而,对于当地人来讲,却是他们渴望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。这种现象很奇怪,为什么一方面当地的原住民,尤其是摩梭人,他们觉得泸沽湖是自己的母亲湖,容不得破坏;另一方面真的机场通航他们又会觉得欢天喜地,热烈欢迎呢?也许原因就在于,当地的经济太落后了!如果继续深入这个话题,也许就会扯到中国经济和ZF的问题了。
不想谈的太远了,只谈环境本身,环评审批权的本身。
对于泸沽湖机场项目,我不知道这个项目,环评谁做的,哪级政府审批,也没想深究这件事儿,这件事让我想起几年前湖北神农架机场建设初期的一些风波,关于移山建机场的一些报道,不管泸沽湖还是神农架,无疑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。大家都会说保护环境保护环境,但是怎么保护?是不是建了个机场就一定破坏了?或者说,不建设就一定能保护好?这些,我不想做什么预测,而且就是我说了也不管用,那么,就等未来的发展结果来验证现在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好了。
对于各级政府,审批权限下放,是一件好事儿。然而,下放审批权之后,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之后,对环境的影响,相应的各级政府又能否做出补偿、做出治理,这的确是环评或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关心的重点。然而,项目通过并且建设又能否确保对当地群众的生活一定带来正影响呢?这本是我们最该关心,却成为我们没有很关心的事情,这也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,我所认为的,缺陷。虽然,我们在报告里也有相关经济损益分析之类的章节,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。
其实,作为小老百姓的我们,GDP多少,API指数多少,对我们都不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是舒适,我们呼吸的空气是不是可以让我舒适,(不要让我们在北京,见到两三天蓝天白云就很惊恐,空气回归污染后,会如释重负的觉得,这才是正常的生活!),我们引用的水是不是干净,我们的生活即便没有大富大贵,却是不是可以达到衣食无忧。
对于政府部门,对于环评审批部门,是不是也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切入点,不轻易批项目,也别轻易否定项目,在项目审批经济发展的同时,保护好环境,在经济发展的同时,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,让我们的经济条件更富裕?
也许做到这一点了,环保部门的改革才是真正对得起人民的改革吧!
浙公网安备:33042402000433号
技术支持:浙江牛商